睿治

智能数据治理平台

睿治作为国内功能最全的数据治理产品之一,入选IDC企业数据治理实施部署指南。同时,在IDC发布的《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,2022》报告中,蝉联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。

企业没有信息部门也能玩的转?盘点对信息部门的三大常见误解

时间:2025-04-22来源:湘江数评浏览数:10

前几天老杨与一位传统企业的大老板聊天,谈及数字化他满脸自豪地说:"我们公司没有成立什么信息部,所有的运维、系统都是外包,一年能省近百万的工资!"我听完只能苦笑,其实这种"省钱思维",藏着无数老板的纠结与无奈:要不要养信息团队?外包是不是更划算?业务部门总抱怨信息部门拖后腿,问题到底出在哪?今天老杨就来聊聊企业对信息部门的最常见的误解。


没有信息部门,企业真的可以吗?

在数字化浪潮下,几乎所有企业都离不开IT的支持。但现实是,很多老板对信息部门的认知还停留在“修电脑、装软件”的阶段,甚至觉得“没有信息部门,公司照样转”。果真如此吗?

对于小型企业,尤其是一些业务简单、组织架构扁平的初创公司来说,没有专门的信息部门似乎也能勉强维持运营。比如一家小型的社区便利店,借助微信小程序完成线上订单,用钉钉处理内部员工沟通与考勤,仅有的几台终端设备故障直接找附近维修店解决。在这种情况下,每年花费几千元外包一些简单的网络维护、基础数据处理工作,或许就能满足日常所需。


而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,情况则比小企业复杂得多。大型企业往往涉足多个业务领域、拥有复杂的产业链,每天产生海量的交易数据、客户信息。如果没有专业的信息部门从全局角度规划系统架构、保障各个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,确保数据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安全、高效流通,那么整个企业就会像一盘散沙,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孤立无援,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。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,业务涉及订单管理、生产排期、物料采购、质量管控等多个复杂环节。若没有信息部门,可能会选择与软件供应商合作,由供应商提供一套集成的管理系统。但如果缺乏专业信息团队把控,系统实施过程中,可能出现需求分析不到位的情况,导致系统功能与实际业务需求不匹配;上线后,系统的运维和二次开发工作也可能面临挑战,一旦出现问题就只能干着急,只能依赖供应商,响应速度慢不说,还可能产生高额的售后成本。而且,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随着数据的积累和分析需求的增长,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与合规也是一大难题,没有专业的信息团队,数据泄露风险急剧增加,轻则遭受经济损失,重则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的信任。


所以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是否要设置信息部门,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量,没有信息部门的企业,小公司可以靠外包凑合,但想做大做强,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团队。IT的价值,取决于企业怎么用它——如果只当“修电脑的”,那它就是个成本;如果当成“业务引擎”,它就能成为竞争力。

信息部门是企业数字化的 “绊脚石” ?

有人说信息部门能力有限阻碍了企业数字化发展,老杨认为这种说法有点片面。

以前,IT 部门可能只关注技术实现,忽略了业务价值,但这并不意味着 IT 本身是错的。不管是在当年的IT时代还是目前的数字化时代,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始终就像一对欢喜冤家,业务部门总是对信息部门存在误解:

1. 技术万能论:

业务部门觉得 信息部门无所不能,只要有问题,找信息部门就对了。他们认为其能解决所有业务问题,却忽略了管理变革的重要性。比如企业引入 ERP 系统,但是业务流程却没有相应调整,结果系统根本发挥不了作用,还怪信息部门的系统不好用。这就好比给一个生病的人吃了最好的药,但是他却不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,病自然好不了。

2. 期望落差:

业务部门希望快速响应,但信息部门需权衡技术可行性,比如:

业务说:“这个功能明天就要实现!”

但信息部门却说“这需要评估可行性,考虑稳定性.......”

然后业务部门认为信息部门能力太差,效率低下!从此再也不找信息部门谈需求,可能随便找个软件外包公司去开发系统,结果还是被坑,最后又是信息部门来收拾残局。

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就是:业务部门不懂技术,信息部门不懂业务,沟通全靠“猜”。业务部门觉得信息部门“死板”,而信息部门觉得业务“瞎指挥”。其实这就是能力错配的表现:业务部门要“快”,信息部门怕“乱”;业务部门要“便宜”,信息部门说“风险”。

因此我们不难看出:信息部门不是“技术宅”,而是“企业医生”——治得了系统瘫痪,治不了业务部门的拍脑袋决策。

信息部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吗?

业务部门说:信息部门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!

甚至有人说:CIO这一职位也是软件厂商为了抬高IT的位置而虚构出来的!

为什么会如此?

因为业务部门对信息部门吐槽太多!

信息部门在企业里常常“吃力不讨好”,原因不外乎这几点:

①预算少、人手缺:

大部分企业老板觉得信息部门是“花钱的部门”,不愿意投入。

②需求飘忽不定:

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常常模糊不清,还朝定夕改,信息部门就像在迷雾中摸索,最后做出来的东西,业务部门却不满意,怪 IT 部门没理解好需求。

③天天救火:

信息部门80%时间在修电脑、处理系统崩溃,没空做创新。

④技术债务越累越多:

老系统不敢动,新系统难兼容,越拖越难改。

结果就是:信息部门觉得自己很忙,业务觉得信息部门很慢,虽说当前大部分传统企业具有了一定的数字化意识,但在潜意识里认为企业做数字化就是买个软件,信息部门就是修电脑的,数字化还是业务来主导,根本没有把信息部门当回事!而一些企业的信息部门自认为自己掌握了数字化的核心技术,就有多牛叉,总想以技术思维来扭转业务,认为凭技术就可以为企业“逆天改命”,自认为是“救世主”,而忽视了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,最后牛皮吹了,钱花了,价值却未体现,却引来了业务部门的群嘲:啥也不是!

所以不难看出判断信息部门是否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关键要看它是否能直接创造价值、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、是否与企业战略高度协同。在技术驱动型行业,如金融、互联网,信息部门可能就是核心竞争力,但在传统行业, 更多则是服务部门。

(部分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立即申请数据分析/数据治理产品免费试用 我要试用
customer

在线咨询

在线咨询

点击进入在线咨询